[寫論文必備]量化調查 如何設計一份好問卷
「問卷」已經可以說是大學生(或寫小論文的高中生)必備的技能,可是卻很少有課程手把手教你怎麼製作。到底要怎麼開始設計問卷,並且,怎麼樣才算是一份好的問卷呢?
本篇文章會淺談設計問卷的邏輯要點,以「從零到有」一步一步分享設計問卷的過程,這篇文我會參考哈佛商業評論HBR 2002年提出的架構,此文章非常嚴謹,但礙於原文是英文版,因此我希望透過自己的整理和翻譯來幫助更多需要設計問卷的人,並且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經驗,以相對起來嚴格的問卷設計概念切入,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去調整,不一定要完全地比照學術規模。
暖身:要開始設計,你需要先思考你為什麼需要問卷?
是公司內部報告?還是更正式的課堂/論文報告?越是偏向學術型的研究,問卷的要求將會越嚴謹。如前面所提到,如果你要做的只是課堂專題,那麼你同樣可以參考這篇文,只需在題目數量設計上、或是最後跑統計軟體的部分自行放寬標準,大家自行彈性調整即可。
前置作業:釐清目的後,準備開始製作問卷,但題目該從何下手?
要設計題目,就需要先有初步概念和方向,一般來說,我們會有2個參考來源:
- 過往資料/文獻:如果你要研究的主題有很多可以參考的資料(打個比方:消費者對於餐廳滿意度影響因子研究),你可以查到論文資料告訴你「顧客滿意度」是受到「服務品質」和「食物品質」影響、使得你大概知道問卷需要朝這兩個方向前進。你灑問卷的目標很可能是「縮小群體範圍」(服務業⇒餐飲業)、「量化『不良影響』」(兩個因素到底誰影響比較大?)、「跨領域研究」(電子設備介入後的影響)等等,那麼恭喜你,你真的可以著手設計題目了。
- 質化訪談:如果你要研究的議題缺乏歷史資料和文獻(可能是新議題),對於受訪者可能的想法一點概念也沒有,那麼此時就會比較建議先做「質化訪談」 。透過開放式的對話,去收斂出他們的想法,再進一步應用在問卷的問題設計上。否則,問卷很可能會變得很「自以為是」,完全沒辦法問到他們真正重要的地方,這樣辛苦灑的問卷就白白浪費了。
*這邊想強調一下,不要小看訪談的重要性、也不要高估訪談的難度。如果只是一個project或是報告沒有太過嚴謹的需求的話,訪談可以是你一個人訪談一個群體,大概一個小時就可以解決。這一個小時卻可以大大幫助你釐清你的問卷對象的潛在想法,避免你設計出不符合現實的問卷。
(關於質化調查,可以參照這篇)
參考過去資料和質化訪談可以協助我們釐清影響結果的因素(學術一點的說法就是釐清影響依變數”Y”的自變數”X”),以利我們在實際設計問題的時候可以打到點上。以前面舉的「消費者對於餐廳滿意度影響因子研究」為例,我們就會希望題目架構是2個:「服務品質」和「食物品質」兩大因素,再根據兩個主題設計子題目,等等會更詳細說明。
設計題目:「問題內容」兩大方向
經過前一個步驟,既然我們已經可以假設受測者是受到什麼「因素」影響的(e.g.「服務品質」「食物品質」),我們就要來設計子題目了,否則會容易有誤差。設計題目時,需要兼顧以下兩個方向:
- 事實問題(Fact):
- 受測者現況 ⇒基本資料 e.g. 年齡、國籍
- 受測者的實際行為 ⇒過去或現在 e.g. 你平均每天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數
2. 態度問題(Opinion):
- 瞭解受測者對某些問題或現象的評判 ⇒短期、通常單獨看
e.g. 你對於高中規定「收手機」的政策滿意嗎?
- 探究受測者深層而長久的認知(價值觀、人格) ⇒長期、通常會把全部測出來的數字加總出一個結果
e.g. 集體主義collectivism、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
一份好的問卷,需要兼顧到「事實」和「態度」問題。而其中「態度問題」的第二點「價值觀、人格」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面向,卻是非常重要的面向。很多時候,價值觀跟人格才能真正幫助我們切割受測者,而不是表層的事實問題。
,一個一個因素循序漸進地問,不要混在一起
設計題目:題目數量
基本上,1個因素(e.g.「服務品質」)會希望有5個自變項,一個自變項用一個題目來問。
有點抽象,但舉例就很好理解了:
根據參考資料,我們認為影響「消費者對於餐廳滿意度」的因素有2個:
因素一、 服務品質 :
我們推測「服務品質」這個因素包含 5個自變項:
(1)等候時間 (2)用餐時間 (3)員工友善程度 (4)環境整潔度 (5)環境擁擠度
⇒所以總共會有5個問題
e.g. 「等候時間」:請問您認為等候時間是否合理?「用餐時間」:…
因素二、 食物品質:
我們推測「食物品質」這個因素包含 5個自變項:
(1)口味 (2)新鮮度 (3)溫度 (4)色澤 (5)擺盤
⇒所以總共也會有5個問題
很清楚地,2個因素各自有5個自變項,所以總共會有10個題目!
是不是其實很簡單!
用一張圖總結一下,有興趣可以參考:
發放問卷前:到底需要回收多少份問卷?
「有效的」問卷數量會建議是總問題數的5–10倍,才會是一份好的問卷,以此例就是10題*5=最少50份有效問卷。但當然有時候經費有限,依照約定成俗,會建議最少最少還是至少收100份問卷比較妥當。
發放問卷時,基本上都會採取獎勵制度增加填寫動機;經費有限時,可以使用抽獎。
檢查你的題目:常見問卷設計雷點
以下提出一些問卷常見比較不理想的設計,大家可以先猜看看他們的問題為何,並請各位盡量避免。
雷1: 請問您的收入是多少?
⇒問題:過於敏感的私人問題不建議詢問,容易使填問卷的人產生防禦心,詢問收入更是大忌!
雷2: 在評估服務品質,那些是您認為最醒目的、最有決定性的屬性?
⇒問題:過度咬文嚼字
雷3:請問您是否「強烈」或「微弱」偏好寬敞的用餐空間?
⇒問題:二分法,並且難以定義「強烈」和「微弱」
雷4:請問您認為服務員的服務態度是否良好?
⇒問題:同樣有二分法問題,與其問「是」「否」良好,建議可以改成量表
雷5**:請問您對於XX餐廳的整體滿意度為:
1()非常不滿意
2()不滿意
3()普通
4()滿意
5()非常滿意
⇒問題:強烈提醒!!這其實是不太專業的設計方式,但非常容易看到有人這樣設計! 提醒各位,把量表的每一個數字賦予名詞解釋,將會把數據從區間型變數(interval)降格為順序型變數(ordinal)。簡單一點說,是因為每個人對於非常不滿意和不滿意的差距概念不一定一樣,而問卷設計者如果擅自將1、2標上非常不滿意、不滿意,等於是讓上面的數字變成不等區間,使我們不能推論5–4=4–3,在統計時就會有偏誤。
上面理由看不懂也沒關係,在這邊只要記得,只要告訴受測者方向即可,不要幫每一個選項命名。也就是只告訴他們,越靠近1代表越不滿意,越靠近5代表越滿意。因此修正後如下:
非常不滿意
1()
2()
3()
4()
5()
非常滿意
恭喜你,已經學會了量化研究中使用最廣泛的李克特量表(Likert scale)。
一般來說如果你看相關論文,如果要做的是偏向心理學的調查,會使用「偶數」選項、如果是做行銷類的調查,則會習慣使用「奇數」選項。
檢查你的題目:一些準則
參照HBR,以下分享一些我個人覺得很實用的原則:
- 問卷措辭準則:
- 避免具強烈聯想性的用詞
e.g.有絕佳的掌控能力
- 部分問題中改變措辭,使期待的答案以否定形式呈現⇒測量信度(簡單來說,就是為了檢查你有沒有亂寫)
e.g. 你是否同意「服務品質越高,會提昇你對該餐廳的滿意度」?
+你是否同意「食物品質越高,將不影響你對該餐廳的滿意度」?
- 避免將兩個屬性各異的主題合併於同一道題目中。 e.g. 上餐是否快速準時
2. 測量工具準則:
- 李克特尺度:再次重申,當製作一個以等距數字呈現的尺度,只在第一和最後的選項中以文字說明
3. 執行準則:
- 必須嚴格維護匿名性 — 在問卷中不斷強調匿名性,將會使受測者更願意照實填答
- 確認在20分鐘內即可完成調查 ⇒太久大家會懶得填完
恭喜各位,從一開始的準備到設計題目,再到最後檢查問卷是否有問題,當你走到這一步,代表你基本上已經設計了一份好的問卷。
希望這篇文可以有所幫助
祝福你/妳在接下來的旅途順利!
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
礙於篇幅限制本篇重點在分享如何「設計問卷」,因此後續的分析不在此篇文的討論範圍內。如果希望可以用學術規格分析資料的話,我會在下面分享一些我覺得很有幫助的統計軟體(SPSS)教學影片連結,基本上如果只是報告或是商業競賽,不一定需要使用到這麼複雜的統計軟體,把數據彙整一下,頂多用excel跑簡單的ANOVA檢定就已經很足夠了!
HBR-Getting the Truth into Workplace Surveys: https://hbr.org/2002/02/getting-the-truth-into-workplace-surveys
【謝章升專欄】SPSS教學-單變量分析ANOVA怎麼做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eLlVK77PVw
一夜。統計學:探索性因素分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isqqv3gYBs
【謝章升專欄】教學影片-SEM結構方程模型與Amos CFA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VX5-N504xQ